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图谱及投资布局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来源:bob博鱼    发布时间:2025-06-29 22:16:08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细胞治疗、AI制药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生物医药行业成为全世界科技发展的核心赛道。

  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以及配套,包括中药材、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医药包装材料、制药设备、医药研发;中游为生物医药生产,包括各类生物药、化学药、中医药等;下游药品流至各种线下渠道及线上渠道,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

  生物医药产业链以上游制药设备高精度制造(如发酵罐容积误差≤5%、无菌灌装粒子控制≤3.5个/m³)与高纯原材料(注射辅料内毒素<0.5EU/ml)为基石,驱动中游核心工艺突破——单抗纯化残留≤100ppm、CAR-T扩增存活率>85%、脂质体包封率≥95%,再经下游智能化流通(互联网医院处方秒级审核、冷链温控±2℃)触达患者;未来需攻克连续生产设备国产化(替代进口率>50%)、mRNA疫苗冻干技术(活度保留≥90%)及细胞治疗自动化产线%),同时应对供应链韧性(生物反应器膜材自研)与绿色制造(溶剂回收率≥99%)等挑战。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源头。当前我国中药材的供应能力持续提高,生产布局逐步优化,全国已形成了东北、华中、西南等七大道地药材产区。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的新趋势前瞻报告》显示,全国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保持在五千万亩左右,2024年中国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约5690万亩。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将达到5700万亩。

  中药材重点企业普遍通过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如自建种植基地、并购药材产区)提升质量管控能力,依托经典名方与现代技术结合推动产品创新,并拓展大健康与国际化市场。其战略方向集中在强化核心品类竞争力、布局高的附加价值衍生品及响应政策导向的产业升级,以应对行业集中度提升与市场多元化需求。

  医药中间体作为原料药的前体,在药物合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质量和稳定能力直接影响最终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达到2552亿元,同比增长5.4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2600亿元。

  当前医药中间体产业呈现“技术平台化”与“服务定制化”双轨深化趋势,头部企业依托连续流反应、绿色催化等工艺创新强化效率壁垒,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如天宇氯系列)或构建全球化CDMO平台(如药明康德)提升综合竞争力;业务重心加速向高技术壁垒中间体(ADC药物连接子、生物药片段)和专利药全周期服务倾斜,同时区域性产能集群(长三角/珠三角)与国际化认证体系成为角逐全球市场的核心要素,未来行业发展将更依赖跨领域技术融合与ESG标准升级。

  药用辅材用于药品制剂生产,以提升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确保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中国药用辅材在整个药品制剂产值中占比仅为3%至5%,相较国际上的10%至20%,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药用辅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药用辅材市场规模约949亿元,较上年增长6.9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药用辅材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当前药用辅料行业“高端化突围呈现”与“集群化发展”并行的态势,国际企业在生物药、注射剂等高端领域仍具技术垄断性,本土头部企业则依托规模效应(如尔康注射级产能)和专项技术突破(如山河药辅固体制剂专利)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区域产业集群效应(安徽、浙江、山东)与政策驱动下的一致性评价需求一同推动行业向功能性、精细化方向升级,未来竞争焦点将集中在生物制剂辅料研发与原料-辅料一体化解决方案领域。

  制药设备行业是为制药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受益于医药行业整体发展,制药设备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约为78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将超过800亿元。

  制药设备重点企业普遍通过全产业链技术整合(如智能化生产线、生物反应器研发)提升高端设备自给率,依托国际认证与并购加速全球化布局,并聚焦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等高增长领域。战略方向集中在智能化升级、绿色制造技术突破及生物医药设备国产替代,以应对医药创新需求与政策驱动的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近年来,政府鼓励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为医药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21359亿元,同比增长8.1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增至22427亿元。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中,化学药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比约为47%,主要得益于仿制药的规模效应和带量采购政策的推动;生物药作为增长最快的领域,占比约为28%,在单克隆抗体、疫苗、基因治疗等创新领域表现突出;中药在政策支持和健康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占比约为25%,其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

  从产品产量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化学药品原药累计产量为350.4万吨,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44.5万吨,中成药产量为195.3万吨,累计下降7.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化学药品原药和中成药产量将分别达到367.9万吨和205.1万吨。

  生物医药在工业中通过利用生物科学技术生产药物及相关这类的产品,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同时推动工业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因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在全世界内迅速兴起并成为极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相关A股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共12家。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有10家和9家,排名第二第三。

  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9.2万个,其中医院3.9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0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门诊部(所)39.8万个,村卫生室57.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217个(不含卫生监督所、中心),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29个。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活力与潜力进一步释放。CNNIC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较2023年12月增加372万人,占网民整体的37.7%。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上一篇:2025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及产业链结构分析

下一篇:访Abcam中国区总经理张珏:抗体业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