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ob博鱼 发布时间:2025-05-31 02:03:28
项目以**药业为核心,依托其在中药产品粗加工、物流等方面优势,整合本地林原地资源,购置通用性设备仪器,建立优势道地药材综合加工中心和集散中心。同时,洽谈引进知名大型药企,利用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合作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本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
项目地以道地药材种植和保健食品生产为主,打造道地药材集中种植、粗加工、精深加工一体的产业链,生产功能型保健食品品牌,兼顾发展生物制药和生物农业等生物技术产业。
本项目利用当地中药开发的区位优势,以本地中药产业链为核心,打造涵盖道地中药材、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有机绿色食品、日化品等产品功能为一体的中草药集散地。通过构建原料、生产、服务、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创新、智能与信息化、生产服务业、商贸与生活配套的服务基地;结合中草药制剂资源研发和生产先进的生物制药产品,打造高端生物制药重点孵化基地。
中药制造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是指未经加工或未制作成成品,可供制药的中药原料,通常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作而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医药全面、深度地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世界卫生组织亦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中医药获得慢慢的变多的国际认可。一直以来,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病领域具备一定优势,特别是近年来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开展突飞猛进,目前中医药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心脑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13大类疾病的治疗,基本覆盖各临床科室治疗应用。
我国中药市场销售额整体增长较快,发展的新趋势持续向好,除了2019年受到国内突发疫情影响外,中药市场整体保持良性增长。根据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已超越8,000亿元,其中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945亿元,中成药市场规模4,862亿元,中药饮片市场规模达到2,057亿元。随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预计”十四五”期间行业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可超1万亿元。
中药材作为行业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原料,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清代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但多品种大量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已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基地生产阶段。据统计,我国中药材品种达1,000余种,常用药材600余种,已实现人工种养300余种,其中人工栽培、养殖品种的产量占总体供应量的70%以上。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我国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达5,638万亩左右,同比增长3.4%。2021中药材年产量约487.50万吨,市场成交额增至1,796.08亿元
中成药2021年规模同比2020年增长11.8%,增速重回两位数,利润为755.2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23.2%。中成药已经占据整个行业市场规模的52%。另外中药配方颗粒也达到了533亿元的市场规模,接近整个行业规模的6%,发展势头很好,是整个行业未来一个新的增长点。
持续的研发投入使我国中成药发展进入快车道,中成药市场整体质量有所上升,单品利润率不断的提高,新药研发投入逐步的提升,一批疗效显著的现代中药开始涌现。2017-2021年,国内共有20款中药新药获批,2021年,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12款中药新药上市,数量创最近5年新高,年度获批数量突破两位数。随着大批中药新药陆续上市,预计未来五年国内中药市场将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也随之慢慢地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77,336个,床位数达150.53百万张。从结构分布来看,中医类诊所为67,743个,占比为87.6%;中医类医院为5,715个,占比为7.39%;中医类门诊部为3,840个,占比为4.97%;中医类研究机构为38个,占比为0.05%。
受人口增长、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因素影响,全国中药产品需求成倍增长,消费市场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其中道地药材是中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它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的全部过程所产的,较别的地方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深受人们的追捧,市场需求旺盛。
《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创响一批有信誉、有影响的中药知名品牌,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明确了道地药材7大产区及其优势品种,为道地药材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品牌,推动道地药材集群品牌培育意义深远。一方面,培育区域品牌,打造中国道地药材生态农业集群品牌,可有力地拉动中药材产业绿色生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中药材提质增效,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促进中药材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推动中药材产业链延伸、重组与整合,形成分工协作相互依赖的共同体,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实现中药材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道地药材对贫穷的地方具备比较好的经济带动效应。中药材的生产的全部过程链较长、涉及部门多、产业从业人员多、附加值较高、带动效应较明显。而道地药材受逆境效应影响,大多适宜在贫困边远山区种植,可不与粮食争地,且能够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脱贫,助力科技和产业扶贫,因此对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道地药材大有可为。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腹地,具有天然绿色中药材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尤其东部长白山区,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85%以上,这也造就了长白山地区成为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长白山区不仅有人参、五味子、银线草、黄芪、防风、高山红景天等名贵药用植物,又有梅花鹿、中国林蛙等珍贵药用动物。据目前初步统计,吉林省拥有800多种药用植物,200多种芳香植物,药用生物资源共有2790种,分属443科,其中蕴藏量占全国50%以上的品种有40多个,药用资源拥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3个药材品种中,吉林省有137种,占37.7%。在发展道地药材上,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中国保健食品的市场规模还将持续增加。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占13.5%。随着老龄社会的深化,未来我国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除此之外,在“亚健康”人群慢慢的变多、“治未病”呼声慢慢的升高的背景下,创新型保健品较之前几代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保健品行业规模达2,708亿元,同比增长11.2%,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增至3,283亿元。
未来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在各个年龄层级、各个市场层级,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随国家人均GDP的提升,消费的人在保健食品消费理念和消费意愿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保健食品在消费属性上将逐渐从可选消费品向必选消费品转变。保健品布局也将向更先进、更多元、更专一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等领域,而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是产品功能分布将逐步发散,趋向合理。中药保健食品、老年保健食品、职业保健食品、第三代保健食品等是中国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提出,规范指导满足多种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加强产业指导,规范市场秩序,科学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省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指出,重点开展道地名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中药材核心功效物质基础及食用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创制研究、基于中医理论的健康产品研究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80,000万元,利润21,800万元,投资回收期4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36.4%。
道地药材种植与加工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够为当地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和仕咨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