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AV应用领域,精准的神经科学研究,始于对血清型和启动子的深刻理解与正确选择。
由于神经系统细胞类型的高度异质性(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这一特殊结构的存在,传统研究方法在探索特定神经细胞功能、解析发病机制和开发有效治疗策略时面临诸多挑战。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载体因其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外源基因在特定细胞类型中长期、稳定表达等特点,现在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而要成功利用AAV在复杂的神经系统中实现对特定细胞类型的精准基因调控,重点是选择正真适合的AAV血清型、细胞特异性启动子,以及高效的递送(注射)方式。
CNS最重要的包含脑(Brain)和脊髓(Spinal Cord),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信息整合与发出指令,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起着主导作用;
PNS则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遍布全身,负责连接CNS与身体各部,传递感觉信息与运动指令,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

AAV9是应用广泛的血清型,能穿过血脑屏障,全身注射可感染脊髓运动神经元,对PNS有良好的感染效果[2]。
AAV- rh10和AAV9效率相似甚至更高,当低剂量注射时,AAV- rh10比AAV9更有效地转导脊髓背侧和下运动神经元[3]。此外,AAVrh10在骨骼肌组织中具有感觉神经元趋向性,很适合用于骨痛等相关研究。
AAV- PHP.S由AAV9改进而来,不仅扩散能力强,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转导效率也比AAV9更高,且可转导82%的背根神经节、心脏和肠神经元、以及一系列外周器官,尤其适合需要广泛标记PNS的研究[4]。
AAV5、AAV6、AAV9和AAV- rh10均能轻松实现对完整小鼠脊髓的有效转导(图2)。其中AAV- rh10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更高的趋向性(图3),是在慢性期损伤脊髓中进行基因递送/转移的最合适的血清型[5]。


AAV- PHP. eB、AAV-PHP. B和AAV- PHP.S由AAV9改造而来,能轻松实现小鼠脊髓的高效转导,且通过系统注射即可,操作方便。此外鞘内注射后,AAV9变体衣壳AAV-F也能介导非人灵长类动物脊髓中广泛的转基因表达[6]。

在小鼠中,AAV-DJ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强大的转导效率,在靶向脊髓的同时去靶向肝和肾方面更优越。

研究人员通过髓鞘注射AAV2、AAV5、AAV6、AAV8、AAV9、AAV- rh10等六种血清型,发现在脊髓背角AAV9和AAV- rh10血清型转导效率最高,且对背根神经节的感染效率也明显高于其它血清型。

此外,衣壳工程化改造带来了像AAV.CPP.16这样的新型变体,其在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中均显示出优于AAV9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和脊髓转导效率,为靶向CNS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8]。

不同脑区由于细胞密度、组织架构和细胞类型的差异,对各类血清型的响应不同。下面的表格汇总了针对不同脑区的推荐血清型及其关键特点。

在顺向示踪(从胞体向轴突末端标记)中,AAV9是常用的非跨突触顺向示踪工具,能够高效标记投射神经元的轴突及其终端区域[9];AAV1在高滴度下可实现顺向跨单突触传播,当其与Cre依赖的报告系统结合时,能特异性地标记突触后神经元,从而解析局部微环路连接[10]。此外研究表明,自互补型scAAV1的跨突触标记效率更优[11]。
在逆向示踪(从轴突末端回溯至胞体)方面,AAV2-retro表现出强大的逆向运输能力,可通过轴突末端摄取并高效逆向标记上游神经元,且不跨突触,使其成为解析神经元输入来源的利器[12][13]。AAV11也被证明具备优秀的逆行标记能力,并能特异性靶向星形胶质细胞[14]。此外,AAV-ROOT能特异性逆向标记支配外周器官(如脂肪组织)的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实现对脂肪组织神经支配的特异性操控[15]。
AAV-cMG.WPP和 AAV-cMG.QRP明显提高病毒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的侵染效率;
AAV-MG1.1/1.2能够在体内高效且特异性地转导小胶质细胞而不引起明显免疫激活[17];
AAV-BI30可转导成年C57BL/6小鼠大脑、视网膜和脊髓血管系统中的大多数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内皮细胞[18];
AAV. CAP-B10 表现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异性,高度靶向神经元细胞[19];
AAV13具有更小的扩散范围,且未表现出逆行标记或顺向跨突触特性,很适合作为脑实质内精准原位标记工具[20]。
广谱启动子(如CAG)能提供高表达水平,但缺乏细胞特异性;细胞特异性启动子(如hSyn, GfaABC1D)精准度高,但表达水平可能稍低,应该要依据实验目的权衡选择。
AAV的包装容量有限(~4.7 kb)。启动子的大小直接影响可用于容纳目的基因的空间,较长的启动子装载的目的基因长度有限。
许多启动子(如hSyn, CaMKIIα)在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具有保守性,但表达模式有几率存在物种差异,需通过预实验验证。
为实现更复杂的遗传操控,可优先考虑将启动子与Cre-LoxP、DIO(双翻转)或化学遗传学/光遗传学工具结合使用。例如,使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表达Cre重组酶,再与在目的脑区注射的Cre依赖性AAV(如DIO-AAV)配合,实现极高的特异性。
总结而言, 在AAV应用领域,精准的神经科学研究,始于对血清型和启动子的深刻理解与正确选择。
下一篇,我们将深入讲解AAV的注射方式--从全身注射到精准的脑立体定位注射,如何根据实验设计做出最佳选择?敬请关注!